电话:17657166935
QQ:2301757537
地址: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上马街道河东路上马科技企业加速器202室
邮箱:longkesci@163.com
一、模型构建原理
皮肤是人体最大的物理屏障,创伤(如切割、烧伤、擦伤)会破坏皮肤的完整性,导致屏障功能丧失。此时,环境中的致病菌(如金黄色葡萄球菌、铜绿假单胞菌等)可通过伤口侵入皮下组织,引发局部炎症反应(如红肿、热痛、化脓)。若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,细菌可能进一步扩散,导致全身性感染(如败血症)。
小鼠皮肤结构与人类皮肤具有高度相似性(均由表皮、真皮、皮下脂肪层构成),且免疫系统功能与人类存在一定同源性,因此通过 “制造标准化伤口 + 定量接种致病菌” 的方式,可精准模拟人类皮肤创伤后感染的病理生理过程,包括:
1.局部炎症细胞(中性粒细胞、巨噬细胞)浸润;
2.细菌在创面定植、繁殖并破坏周围组织;
3.创面愈合延迟(感染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、胶原蛋白合成);
4.严重时出现全身炎症反应(如体温升高、体重下降)。
二、实验材料
1. 实验动物
小鼠品系:常用 SPF 级(无特定病原体)小鼠,如 C57BL/6(近交系,遗传背景稳定,适合机制研究)、BALB/c(近交系,免疫反应敏感)、ICR(远交系,价格低廉,适合初筛实验)。
周龄与性别:通常选择 6-8 周龄雄性小鼠(避免雌性小鼠发情周期对免疫状态的影响,减少个体差异),体重 20-25g。
饲养条件:SPF 级动物房,温度 22-25℃,湿度 40%-60%,12h 光暗循环,自由摄食饮水,适应性饲养 1 周后开始实验。
2. 致病菌与培养试剂
常见致病菌:
金黄色葡萄球菌(Staphylococcus aureus,SA):人类皮肤感染最常见致病菌,推荐菌株如 ATCC 25923(标准菌株)、MRSA(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,如 ATCC 43300,模拟耐药菌感染);
铜绿假单胞菌(Pseudomonas aeruginosa,PA):烧伤、慢性创面感染常见菌,推荐菌株如 ATCC 27853;
其他:如表皮葡萄球菌(条件致病菌)、大肠杆菌(继发性感染菌)。
培养试剂:LB 培养基(培养细菌)、TSB 培养基(细菌扩大培养)、磷酸盐缓冲液(PBS,稀释细菌、清洗伤口)、革兰氏染色液(鉴定细菌)。
三、模型构建方法(以 “全层皮肤切割伤 +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” 为例)
1. 实验前准备
细菌制备:提前 18-24h 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于 LB 培养基,37℃摇床(200rpm)培养至对数生长期(OD600≈0.6-0.8);离心(3000rpm,10min)收集细菌,用 PBS 重悬并调整浓度至 1×10⁶-1×10⁸CFU/mL(根据实验需求调整,浓度过高易导致全身感染死亡,过低易自愈),备用。
动物准备:实验前 1 天给小鼠背部剃毛(用电动剃毛器或脱毛膏),面积约 2cm×2cm;实验当天用碘伏 + 75% 乙醇对剃毛区皮肤消毒,转移至超净工作台。
2. 麻醉与伤口制造
麻醉:腹腔注射 1% 戊巴比妥钠(50mg/kg),待小鼠角膜反射消失、四肢松弛后,将其俯卧固定于无菌手术台。
制造全层皮肤伤口:用无菌手术刀在小鼠背部正中线右侧 1cm 处,切割一个 “圆形或方形” 全层皮肤缺损伤口(直径 8-10mm,深度至皮下脂肪层,避免损伤肌肉层);用无菌纱布轻压止血(约 1-2min,若出血较多可缝合止血)。
3. 致病菌接种与术后护理
接种细菌:用无菌移液器吸取 100μL 制备好的细菌悬液(浓度 1×10⁷CFU/mL),均匀滴加于伤口表面,确保细菌液完全覆盖创面;待液体吸收后(约 5min),用无菌纱布轻轻覆盖伤口(可选,避免小鼠抓挠)。
术后护理:将小鼠置于温暖复苏箱中,待其自主苏醒后转移至 SPF 级笼具;术后 24h 内腹腔注射丁丙诺啡镇痛,自由摄食饮水,每日观察小鼠状态。
4. 模型构建周期
急性感染模型:接种后 1-3 天(创面出现明显红肿、渗液,细菌大量定植);
慢性感染模型:接种后 7-14 天(创面持续化脓、愈合延迟,形成慢性炎症)。
四、模型评价指标
模型评价需从宏观表现、细菌学、组织病理学、分子生物学四个维度综合判断,确保模型构建成功且稳定。
评价维度具体指标检测方法与判断标准
宏观表现:
1. 一般状态
2. 创面外观
3. 伤口愈合率
细菌学指标
1. 创面细菌定植量
2. 细菌扩散情况
组织病理学
1. 炎症细胞浸润
2. 组织损伤程度
3. 肉芽组织形成
分子生物学
1. 炎症因子表达
2. 抗菌相关蛋白表达
五、关键注意事项
1. 无菌操作与生物安全
所有手术器械、创面处理过程需在超净工作台中进行,避免杂菌污染(否则会干扰实验结果);
处理致病菌(如 MRSA)时需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,实验后器械用 121℃高压灭菌 30min,废液用含氯消毒剂处理,避免实验室感染。
2. 伤口标准化与一致性
伤口大小、深度需严格统一(推荐用定制模具辅助切割),避免因伤口差异导致感染程度不均;
细菌接种量需精准(用 OD 值校准 + 平板计数验证),同一批次实验小鼠的接种浓度、体积必须一致(如均为 100μL 1×10⁷CFU/mL)。
3. 动物伦理与 3R 原则
实验需通过机构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,严格遵循 “减少(Reduction)、替代(Replacement)、优化(Refinement)” 原则;
术后及时镇痛(如丁丙诺啡),若小鼠出现严重痛苦(如持续萎靡、体重下降>20%、全身化脓),需及时实施安乐死(符合动物伦理要求)。
4. 排除干扰因素
小鼠品系差异:不同品系小鼠的免疫功能不同(如 C57BL/6 小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抵抗力较强,BALB/c 较敏感),实验需固定品系;
性别与年龄:避免使用妊娠小鼠或老年小鼠(免疫功能异常),推荐 6-8 周龄雄性小鼠;
环境因素:动物房温度、湿度需稳定,避免因环境应激影响小鼠免疫状态,进而干扰感染进程。
5. 模型稳定性验证
每批次实验需设置对照组:包括 “正常伤口组”(仅造伤,不接种细菌)和 “假感染组”(造伤后接种 PBS),通过对比确认感染的特异性;
若需长期实验(如慢性感染),需定期检测创面细菌定植量,确保感染持续(避免细菌被小鼠自身免疫系统清除导致模型失效)。